4月10日,作为第二届澳门国际喜剧节电影展映板块的开幕影片,纪录片《卓别林:流浪之心》在澳门新濠影汇举办亚洲首映,追溯这位喜剧大师的创作之源和精神遗产。当天,影片制片人、卓别林孙女多洛莉丝·卓别林(Dolores Chaplin)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,分享影片创作的幕后故事,以及她对祖父卓别林的回忆。
纪录片披露了一些珍贵的家庭影像资料,让观众得以窥见这位喜剧大师晚年远离尘嚣、在瑞士与家人相伴的山居生活。卓别林去世后,家人在他上锁的抽屉里找到了一封署名杰克·希尔的来信。信中提到,卓别林在吉普赛女王大篷车里出生。对吉普赛艺术情有独钟的迈克尔开始对父亲真正的身世产生好奇,并踏上了寻找卓别林创作根源的历程。
卡门·卓别林在导演自述中谈到她对吉普赛精神的理解,自由且富于激情,在她看来,吉普赛精神给卓别林带来了巨大影响,令他将童年所遭遇的贫困和痛苦转化为浪漫和魔力。
映后分享时,多洛莉丝谈到,一个人的来处与根源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。卓别林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长大,童年时有几年在济贫院中度过,他曾经饥寒交迫,但没有因此沮丧或自卑,而是骄傲且有尊严地活着,正如他在影片中塑造的那些小人物那样,总是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去创造。
纪录片中节选了卓别林经典作品比如《城市之光》《淘金记》《大独裁者》《纽约之王》,这些片段在逗乐观众的同时,也传递着更深层的关于社会、政治与情感的思考。通过这些片段,观众可以感受到这位喜剧大师对于幽默的理解,超前于时代的奇思妙想,以及富于感染力的天才演绎。
《卓别林:流浪之心》尾声处,迈克尔穿着黑色礼服,走在通往海面的礁石上,他的背影与父亲的经典银幕形象重叠了,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次对于卓别林的创作之源的探寻,也是一次对他与家人情感的回顾和梳理。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喜剧大师的纪录片,但底色是忧伤的,正如卓别林的电影,从来不只为幽默服务。
多洛莉丝曾在喜剧片出演,在她看来,演好喜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“它需要非常精确的节奏,你要做许多次尝试,也许这一秒能够逗乐观众,下一秒就会失败,它比剧情片要困难得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