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祝英台却求学心切,渴望成为班昭、蔡文姬那样的才女。
不顾世俗偏见,用智慧说服父母,女扮男装,进入书院。
当真是一出场,就自带大女主光环。
而徐克新版,却消除了原版祝英台求学的个人动机。
起初的祝英台只是顽皮任性,尚不具有觉醒的独立意识。
这样一看,似乎原版的女性励志意义更强。
但,也有另一种看法。
但问题在于,她不是为了让女儿真正地学习知识,提升自我。
而是为了装点门面,打造一个合乎礼教的温顺媳妇。
更是为了通过嫁女,而获得家庭地位的攀升。
时值东晋,五胡乱华之后,汉人王朝逃至长江以南。
一并逃来的,还有一众文人士大夫。
然而,他们无心振兴社稷,而是终日沉迷炼丹,以致皮肤溃烂。
祝父高居三品官,与当时的其他士大夫一样,跟风化妆抹粉。
抹得越鲜亮,越彰显地位的高贵。
里子烂了,全靠面子死撑。
抹粉不过是为了遮丑。
而官场,不过成了追逐虚荣的是非之场。
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祝父想到了联姻。
在士族亲系表里,找到官高势大的马家。
此次嫁女,就是要拉拢权贵。
所以,父母送女儿读书,不求有多大成就,有模有样别足矣。
等英台从书院归来,祝父评价:
「女人家会这些也就够了」
这,也正是徐克想要借古讽今的目的存在。
借《梁祝》批判趋炎附势、虚伪腐败的社会风气。
页码: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