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3年李翰祥版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
徐克版中,祝英台的形象来了个大反差。
杨采妮饰演的祝英台,没有一点心思读书写字。
每天游手好闲,上房揭瓦。
什么娴静淑雅,什么知书达礼,统统不要。
不习女红,更不通琴棋书画。
父亲命其背诗,她吞吞吐吐,一窍不通。
令其弹琴,胡乱一拨,扯断琴弦。
走起路来,更是与端庄典雅毫不相干。
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儿。
为了管教女儿,母亲奇招尽出。
在双脚绑上绳子,控制英台的步幅。
但仍然不能调教女儿的顽皮性子。
对于祝英台人物形象的颠覆,网上有两种看法。
一种是贬义。
原版的反封建意识,从一开始就有彰显。
古人总说,女子无才便是德,所以能去书院读书、考取功名的只能是男子。